發布時間:2017/6/3 來源:南京延明體育實業有限公司 瀏覽:3144 次
隨著城市的發展,市民會追求更高層次的生活質量,以運動為主題的體育休閑公園正是順應了都市人的實際需求。
在國外,知名的體育公園不只是人們強身健體、運動鍛煉的好去處,同樣也是大家親近自然、友好互動、享受生活的首選公共空間。以體育元素激發城市活力,國外一些城市是如何做的?
丹麥
可穿越的“超級線性公園”
無論來自何方、說何種語言,體育總可以將人們聯系在一起,成為人類共同的語言。
在被譽為“北歐最佳設計之城”的哥本哈根,有一座名叫Super kilen的城市公園就體現了這個理念。自2012年開放至今,這座公園受到當地人和各國游客的好評,2013年還榮獲了極具分量的美國建筑師協會榮譽獎。
它究竟有何特別之處?
它不像傳統的公園那樣,是吸引市民來此休閑的“終點”,它更像是在城市夾縫中將多個“終點”串聯起來的線性空間,是市民可隨意穿越的紅色廣場、黑色市場和綠色公園。
三大區域均有鮮明的色彩和功能,為市民提供不同層次的休閑娛樂。
紅色廣場作為區域內山谷體育館的延續,通過提供多種體育活動設施,將運動場館內部的活動向社區外部延伸。以紅色為主體色的建筑立面起伏折疊與地面相連,形成一個挑起的開放空間,讓市民在運動時更具動感。
這里的核心區域是一座曲棍球場,其余的場地均鋪設了塑膠材料,可以滿足足球類比賽、集市、游行集會、冬季滑冰等多種活動的進行。而在籃球場、攀巖場等戶外健身場地的不遠處,還有一排戶外餐飲空間,讓人們不用擔心運動過后無處補充能量。
綠色公園更是為社區居民提供了大片的鍛煉場地,其鋪設的柔軟地面材料非常適合兒童、年輕人和家庭活動。市民可以根據自己喜歡的街景選擇野餐、日光浴、休憩的場所,此外還可以去嵌在山坡之間的羽毛球比賽場地揮灑汗水。由于主題色是綠色,這里所有的自行車道和步行道也都設計成了綠色,增強了富于變化的曲線景觀。如果是不適合激烈運動的老年人,則可以去擺放著長椅和桌子的黑色市場進行牌藝切磋。
更令人驚嘆不已的是,三大區域內遍布的體育、休閑設施來自世界各地,根據社區居民的喜好和需求選取了各國風靡的元素,讓大家足不出城便能盡覽天下,堪稱一座迷你“世博園”。比如,綠色公園內一座西班牙太陽海岸的奧本斯公牛雕塑,就是滿足了一對住在附近的夫婦的愿望。
荷蘭
高速路上方的市民體育場
怎樣才能讓高速公路更具功能性、對當地居民更具吸引力呢?
荷蘭的一個建筑事務所,為斯奇丹市的高速公路設計出了一個獨特的延伸方案,造了Willem體育公園。
原先,隧道與高速路是兩塊相鄰居住區之間的巨大阻隔,居民活動起來非常不便。這個設計讓問題迎刃而解,即通過隧道頂部架起的公園與體育場,實現了兩塊居住區的連接,為住在這里的男女老少提供了鍛煉休息的環境。
要造出高速路上方的鍛煉場并不容易。設計中引人注目的是隧道兩側打造的混凝土遮篷結構,它讓隧道頂的體育場形成了足夠大的表面。而在其遮篷之下又有停車場、室內運動、棒球和板球等多種場地。
公園的核心位置有一棟建筑,為各種室內外運動提供配套的更衣室、舞蹈與芭蕾廳,還配建有陽臺座位的大型餐飲區。
為了保證場地安全,緩和風帶來的不利影響,設計方用歐洲最大的帆布制成幕布把場地包裹起來。通過與一家專業生產建筑編織產品的公司合作,他們開發出了一種能夠呈現彩色“像素”的新產品,兼具功能性與藝術性。
無獨有偶,阿姆斯特丹附近的小鎮寇安德贊,也有一個名為A8ernA的休閑公共空間。
之前,橫穿而過的高速公路,在小鎮的建筑肌理中形成個粗暴的切口,高速路下的橋墩約有7米高,橋下的空間一直沒有得到利用。
而A8ernA項目充分利用大橋下的空間,在當地居民的積極參與下,將其改造成了富有活力的體育活動場地,建造了包括籃球場、足球場以及多種體育設施,把小鎮被分裂的兩邊重新連接在一起。
此外,剩余空間還引入了零售業、停車場、公交車站,增加了場地的實用性,逐漸成為小鎮新的聚會中心。
美國
垃圾場“變身”體育公園
越積越多的生活和工業垃圾,越來越窄的藍天和綠地,使城市居民意識到“回歸自然”的重要性。因此,在很多城市,都掀起一陣變垃圾堆場為自然公園的熱潮,人們決定將那些被遺忘的土地,建設成適應現代城市人健康、休閑需求的公共空間。
比如位于哈佛大學附近的Danehy Park,它在很久之前曾一直都是堆放垃圾的地方,長期無人治理。20世紀70年代,隨著城市人口激增、居住密度加大,城市委員會決定改變現狀,對這里進行了重新規劃,目的是為了使其功能多樣化。
1990年,這座名為Danehy Park的公園正式向公眾開放,受到了市民的熱烈歡迎。因為人們不必再因為這里會散發出難聞的氣味而敬而遠之,不必擔心這里的垃圾污染旁邊的土地,而是可以舉家前來野餐、運動。
在這座面積55英畝的公園內建設了3個壘球場、3個英式足球場、1個綜合運動場和其他的開放空間,足夠容納許多大家庭的出游活動。
在紐約,過去人們提起“清泉”想到的總是龐大的廢棄物品填埋場,而現在,人們眼前出現的就是藍天綠水、綿延的步道,紐約市政府對清泉公園的改造促成了這次華麗“變身”。
2001年,紐約舉辦了有眾多世界頂尖設計團隊參加的國際景觀設計大賽,為公園建設方案出謀劃策。
清泉公園的設計團隊提出了一個“生命景觀”的概念,寓意清泉公園不是靜止的,而是一個有生命、有活力的城市生命體。根據規劃,這里不僅要成為一座世界級的自然公園,還要成為市民的“第二家園”,還能提供豐富多樣的場地讓人們運動休閑、舉辦各類大型活動。
因此,不同于以往的固定化設計,它提供了一個建立在自然進化和植物生命周期基礎之上的、長期的策略,以期修復這片嚴重退化的土地。同時,因為當代城市生活的不可預測性,設計團隊希望公園能在自然休閑的框架下最大限度地自由發展,最終形成最適合未來城市生活需要的場地形式。
所以,公園設計的很多部分都呈現出一種開放、積極的姿態面對城市,為市民活動提供了很大程度上的便利。比如非機動車系統的規劃,包括了人行天橋、步道、跑步小徑、自行車道等,為市民提供了多種多樣的運動與活動方式。公園內還包含渡船碼頭,讓經過的渡船通過園內的水上通道,既加強了公園與城市的聯系,也豐富了市民的活動方式和到達公園的途徑。而活動場地主要包括高頻活動區、運動和娛樂活動區、自發活動區、親近自然活動區四個部分。
此外,在清泉公園的中心地帶,還有一個特色展示區,將改造清泉垃圾填埋場的器械設備與公園現在的設施結合起來。比如把舊駁船改裝成漂流在水面上的移動花園,將挖掘機作為藝術文化中心的展示項目等等。
Copyright 2020 ? 南京延明體育實業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蘇ICP備05023708號-1
技術支持:恒網